新闻资讯
 
情系岭南,心结银屏
  岭南音乐与电影音乐是完全不同类型的音乐,是何人何故使它们能够一同出现在同一场音乐会上呢?11月4日星期六,一场《情系岭南,心结银屏——丁家琳从事指挥艺术五十周年音乐会》将在星海音乐厅交响乐厅奏响。音乐会分为岭南篇和银屏篇两大部分,作为对音乐家从事音乐艺术五十周年的一次总结,同时也表达了音乐家对在艺术生涯中的所有老师和朋友的感激之情。

  广东著名的指挥家、国家一级指挥丁家琳,1962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历任华南歌舞团、《东方红》广东演出团指挥组、广东歌舞剧院、广东歌舞团、珠影乐团指挥,珠影乐团团长。曾任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现任广东省音乐家协会顾问,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指挥家协会理事,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

钟情岭南音乐的异乡人
  丁家琳并不是出生于广东,对岭南音乐却情有独钟。自1962年移居广州后,丁家琳就深受岭南文化的感染熏陶,把广州作为自己第二故乡的他同时也得到许多广东音乐家的帮助和支持,他们对丁家琳创作岭南音乐给予了不少灵感。他认为岭南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它不但具有传统民俗的深刻内涵,还拥有通俗形象的音乐语言,旋律动听,风格古朴。岭南音乐作为岭南文化的杰出代表交融了古今中外、中国南北的多种民间音乐文化元素。就像广东人既讲广东话,潮汕人说潮汕话,客家人操客家话一样,岭南音乐主体也分为三大乐种:粤乐(广东音乐)、潮乐(潮州音乐)、汉乐(客家汉乐)。丁家琳曾创作和改编了许多具有岭南特色的作品。本场音乐会的岭南篇就展现了他和他的好友创编的优秀代表作品。

  二胡协奏曲《山歌》,灵感来自于丁家琳与好友参观大浦三河坝时回忆起当时战役的情景。据丁家琳介绍,这首广东客家音乐融入了客家民歌中最流行的“五句板”,极容易为群众所接受和传唱。管弦乐作品《瑶山行》随想曲获第三届羊城音乐花管弦乐作品优秀奖(合作),并被改编为大型民族乐队由香港中乐团多次演出。声乐作品《五月之歌》曾获羊城音乐花会二等奖;合唱《听泉曲》(根据广东音乐改编)获2000全国合唱节创作奖。音乐会曲目还包括由金友中编曲的彩云追月、丁家琳编曲的平湖秋月以及司徒抗编曲的杨翠喜等三首广东音乐;女声独唱《五月之歌》、《唱吧,珠江》;还有粤剧交响诗《梦断香销四十年》序曲《钗头凤》等等。

缘系电影音乐的作曲家
  作为珠影乐团前任团长,丁家琳与影视音乐有着难以割舍的情谊。他曾为二百余部影视片录制音乐,其中《孙中山》、《乡音》、《绝响》、《寡妇村》等数十部在国内外获奖;曾为电影《与魔鬼打交道的人》、《乡音》(获金鸡奖)、《联手警探》、《夜上海》、《过埠新娘》等三十余部影视片作曲。电视片《百年广州》获广州市建国四十周年音乐奖。在2005年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的活动中,丁家琳荣获由中国电影基金会、中国电影音乐学会、上海文广集团颁发的“当代中国电影音乐特别贡献奖”。这是我国第一次颁发的与电影音乐相关的最高奖项。丁家琳是获此殊荣的唯一一位广东音乐家。

  不知道对电影交响音乐会的形式有否印象?就是在传统的音乐会中由一队交响乐团在舞台上演奏,而舞台正上方设置有大型幕布,配合着交响乐的演奏,放映相应的电影片段。现场震撼的交响乐给你以丰满充实的听觉享受,银屏上那熟悉的画面还能轻易勾起你过去的回忆。
  这种如此由原电影画面与乐队演奏结合的“电影交响音乐会”多年来久演不衰,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其实这种生动形式正是由丁家琳指挥带领珠影乐团始创于1991年。当年,丁家琳和珠影乐团在友谊剧院创办了《珠影电影交响音乐会》,第一次把电影原画面引入音乐会。这种全台音画结合的电影音乐会在我国是第一次举办。如今,带画面的电影交响音乐会已成为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表演形式。大型交响乐团的现场演奏,加上用高亮度(1万以上流明)、高清晰度、超大屏幕等投影设备放映的原电影画面,使这种音画结合的艺术效果更震撼人心。经过多年不断的充实、提高,珠影乐团的电影交响音乐会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

  本次音乐会的电影篇将包括多首形式多样的电影音乐,包括管弦乐《牛虻》序曲、影视配音配乐《简爱》片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片段;女声独唱《春天年年来到人间》、《我爱你中国》。其中,管弦乐作品——电影《人到中年》主题音乐,是丁家琳看完电影后为其中音乐所感动,特约原电影配乐作者吴大明为音乐会而专门改编创作的。这部作品完美地体现了电影和音乐的艺术结合,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本场音乐会由珠影乐团演奏,丁家琳亲自指挥。女高音歌唱家段岭、穆虹、二胡独奏家陈雄华、配音演员王笛、孙金华等艺术家都加盟这次音乐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