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青年音乐家系列——从西方到东方:钢琴家杜宁武与前奏曲的碰撞
  前奏曲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15、16世纪,当时是曲琉特琴或管风琴作为一种“开场白”式的即兴演奏而来,常用和弦与走句交织而成,起到引入“正题”的作用。音乐巨匠巴赫等继承和发展了这种体裁,以前奏曲与赋格、组曲、合唱等连结成套的出现,从而使其取得了“合法”的地位。被举为“音乐圣经”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就是一套绝佳范例。在钢琴前奏曲的创作中,不得不提的是巴赫、肖邦、德彪西、拉赫玛尼诺夫等大师,他们让这个体裁结出了前所未有的灿烂之花。12月20日,观众们将在室内乐厅欣赏到来自青年钢琴家杜宁武夫妇对西方大师们钢琴前奏曲的精彩演绎与讲解,值得关注的是,音乐会的下半场,杜宁武还将作为作曲家的身份为大家介绍他世界首演的前奏曲作品《一名中华爱国志士的一生》。本场音乐会将是钢琴爱好者们了解前奏曲的一个绝佳机会。

创作的诞生
  “你不妨以不同的调写24首前奏曲并献给我。出版时把我骑着白马的照片放在封面上。”著名的老师、钢琴家、作者、古典音乐电台主持人大卫·杜博尔(David Dubal)教授半开玩笑地说。杜宁武当时刚在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他教的“钢琴文献”课上演奏了自己新创作的两首钢琴前奏曲,时间是1988年。杜博尔教授是一位惊人的音乐家,他不仅对历史信息如日期、钢琴家、作曲家及其作品等有超凡的记忆力,而且对音乐有敏锐的感悟力。许多著名的钢琴家如大师霍洛维兹等都是他的朋友,霍洛维兹时常向他请教有关音乐会曲目的问题。杜博尔教授非常友善地在他的著作“钢琴艺术”一书上为杜宁武题词“一个深刻的钢琴家、作曲家,你在549教室给我以启示。”我很荣幸得到他的欣赏和鼓励,他的启迪促使我快速创作。我的工作效率很高,几个月便完成了全套前奏曲。
  获得第三届悉尼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之后,杜宁武于1986年赴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留学。远离祖国的巨大变迁自然使他这一时期的许多作品充满怀旧和思乡之情。创作24首前奏曲的过程中我头脑中出现了一个幻像,这是一名中华爱国志士一生的许多经历,从青年到晚年。像德彪西写24首前奏曲那样,杜宁武也赋予每首前奏曲一个标题,如“情思悠悠”、“寂寞荒村”、“冥世”等,描述一段经历、一片景色、或一种情感。像巴赫、肖邦、斯克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和肖斯塔科维奇,他也运用全部24个调。在遵循传统以外,这套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有一个准故事线索,把所有前奏曲联结成为一个整体。
  杜宁武,是一个来自东方的钢琴家,在西方受到顶级的音乐教育并取得国际上的成就之后,却毫不犹豫地将他的东方情怀融入到源自西方的创作体裁中。在这场音乐会中,杜宁武与沈惠莲这对来自茱莉亚的“情侣”,将会把观众的思绪从西方的前奏曲传统带到东方的音乐魅力中去,完成前奏曲这一体裁从古到今的国际旅程。

一个浓墨重彩的“中国结”(节选自新浪网)
  杜宁武的于父母均是中央音乐学院第一届的学生,也同是知名作曲家,所以杜宁武自小就受到音乐的熏陶,并且显示出非同一般的音乐天赋。他自幼学钢琴并且跟着父亲杜钳学作曲,14岁时就在《音乐创作》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作品。16岁在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就读时,他参加了第二届东京国际音乐比赛获得了第五名。而更加令人瞩目的是,杜宁武在18岁时作为最年轻的参赛者以明显的优势夺得了著名的第三届澳大利亚悉尼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成为第一个来自中国内地的国际钢琴大赛首奖获得者。著名的美国权威评论家HaroldC.Schonberg随后在《纽约时报》杂志特地撰文写道:“杜具有最杰出的天赋。”于是,杜宁武为中国人在国际音乐界争得了一份不可多得的荣誉。
  自那以后,杜宁武在著名演奏家RussellSherman和OxanaYablonskaya的指导下在纽约茱莉亚学院主修钢琴。杜宁武一直都没有满足于自己的天分与获得的荣誉,他继续刻苦地反复琢磨、练习,不仅在技巧上,还在对音乐的理解上不断地提高自己。在茱莉亚音乐学院学习期间,他结识了现在的夫人沈惠莲,相爱相知的默契让他们在学习中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杜宁武与沈惠莲双双从茱莉亚音乐学院毕业后,成立了“杜与沈”钢琴二重奏,夫妇俩“天衣无缝”、“宛若一人”的演奏在音乐演奏界引起了很多的轰动,并于2001年获得了意大利衣布拉国际大赛“最杰出音乐家”奖。2004年9月,他们又在第五届格里格钢琴国际比赛中一举获得双钢琴和四手联弹两项第一名及格里格作品特别奖……
  杜宁武与沈惠莲夫妇从此成为活跃在国际乐坛上的钢琴二重奏组合,将美妙绝伦、充满感情的音乐带到世界各地。十分令人感动的是,每到一处地方,杜宁武都会为当地的媒体友好、慎重地给出一点“温馨提示”:“我是旅美钢琴家,而非‘美籍’。我是中国人,永远都是……无论我身在何处,我都以是中国人为自豪。”杜宁武一直用自己的行动以及音乐去证明这一点。
  如今,在美国发展如此顺利的杜宁武夫妇,为何会决定放弃那边的一切回来中国定居呢?杜宁武向记者阐述了他的理由:“我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情的。首先,中国现在有很多热爱音乐的人才值得培养,而目前的师资力量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我和太太想尽我们的一份力量。另外,我希望到中国寻找我的灵感,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味道的音乐,这对我本身的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
  而作为一位美籍韩裔的钢琴家,杜宁武的妻子沈惠莲也十分支持丈夫的这个重大决定:“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我愿意支持他,虽然这意味着我必须离开我的父母与我成长的地方,但我并不后悔,因为我已经爱上了中国、爱上了我的学生。”

一篇浪漫动人的爱情乐章:美丽的错误造就一段佳话
  杜宁武与太太沈惠莲的相识完全源于一个美丽的错误,整个过程是十分浪漫的。“当时,我与惠莲都是茱莉亚音乐学院的学生,她比我高一个年级。有一天,我正在琴房练琴,当时弹的是拉赫玛尼洛夫《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的一个片断,我的其中一个音弹错了,而自己却浑然不知。她在隔壁琴房听到了,忍不住过来敲门,为我指出错误。当时我还有点不服气,说不可能,她翻开了琴谱,证明给我看,果然是我错了,两人就是这样认识的。”
  沈女士告诉记者,她当时就是听不下去了,希望能给宁武一点帮助,没想到这样一件小事竟让两个人有了交谈的机会,接下来,他们发现彼此有着共同的审美观,共同的兴趣,一起探讨的东西很多,慢慢地,爱情的种子在他们俩心底生根发芽了。“那是一段值得回忆的美好日子,我们在音乐上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作为一对国际上知名的钢琴家伉俪,他们的婚姻生活是否显出非同一般的浪漫呢?杜宁武笑着回答:“也许吧。因为性格越敏感的人,对感情的要求就越高。音乐家都是感情比较细腻的人,所以在朝夕相处当中越发重视彼此之间思想的沟通。”
  当然,杜宁武与沈惠莲夫妇除了钢琴、音乐之外,他们还有着许多十分惬意的休闲方式。“我们喜欢其他的许多艺术门类,比如去博物馆、去看画展或者其他演出,或者看电影;我们还十分喜欢亲近大自然,跟爱人一起逛公园、动物园,那是十分愉快的一件事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