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高山流水 琴曲写意

《流水》
“高水流水”富含中国人的情感默契和精神密码,你要把这四个字给西方人解释清楚,需要许多文字,而中国人只需要这四个字就可以。
按琴史,伯牙善古琴,钟子期善听。伯牙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巍巍乎,若泰山。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乎,若江海。伯牙、子期是春秋时代的人物,距今2500多年,可见乐曲之古老。中国文化从《流水》中产生了一个温暖的概念:知音!长江万古奔流,琴曲绵绵不绝,千古知音感慰了一代代中国人。

《广陵散》
《广陵散》描写的是历史上著名的“聂政刺秦王”悲怆故事。它显然不是“中正平和”的雅乐,古人称此曲:“怨恨凄恻,悱郁慷慨……粗略言之,不能尽其美也。”该曲作为儒家正统思想的叛逆,在琴家秘密地传承着。东晋竹林七贤的嵇康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对他的弟子说:“你一直想学,我都没有教你,现在我为你弹奏一遍,从此天下《广陵散》绝矣。”
历代人为了保存《广陵散》,为它做了许多掩护,取名为散乐,以区别于在宫廷演奏的雅乐。陈雷激常常取其中几个乐段演奏。

《梅花三弄》
东晋的王徽之路遇著名的笛子演奏家桓伊,派人请他吹奏一曲。身为将军的桓伊虽然显贵,也不失名士风度,为王徽之吹奏了一曲优美动听的笛子曲,悠扬悦耳,清亮激越,高妙绝乱,闻者无不陶醉。一曲罢了,桓伊随即离去,两人谁都没有说过一句话!
这首曲子,就是后来被移植为古琴曲的《梅花三弄》,音乐主题是对梅花的赞美,以泛音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三次,故称“三弄”。
《静音协奏曲》
陈雷激在法国攻读时不忘弘扬国粹古琴艺术。“要想使古琴悠久的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就要为其注入新鲜血液以及时代元素。”这是陈雷激一直坚持的理念。1993年,他与荷兰新音乐团开始了别出心裁的合作。乐团于1996年特别委约作曲家陈其钢量身订做了一首《静音协奏曲》,这部作品运用了很多新奇的技术探索古琴的演奏极限,融合了儒家中正平和、温柔敦厚和道家顺应自然、大音希声、清微淡远的思想,是古琴音乐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