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聆听交响乐之父一生之精华——海顿《第104号交响曲(伦敦)》12月15日上演
乐观、风趣的“海顿老爹”
1791年的一个晚上,在伦敦的一座音乐厅里,一部交响曲正在演奏。在快速、激昂的第一乐章结束后,徐缓宁静的第二乐章开始响起。那些对音乐并不真正理解的贵妇人们,于是像往常一样昏昏欲睡,漫不经心。然而正在这时,乐队突然爆发出了巨雷般的强奏,使得那些女士们吓了一跳,一下子睡意全无,专注于台上的演奏了。
这首曲子的作者就是奥地利作曲家海顿(1732 -1809),西方古典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交响乐之父”。这首《G大调第94交响曲》是海顿的新作,据说,他目的是要教训一下那些在演奏中打瞌睡、不尊重艺术家的贵妇人们。由于这首乐曲的慢板乐章具有如此与众不同的特点,被人们称它为《“惊愕”交响曲》。
浩瀚广阔的海顿交响曲
海顿的音乐亲切、乐观、真诚、幽默。莫扎特、贝多芬都拜他为师,尊称他为“我们的父亲”,他乐队的成员都称他“爸爸”。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成为奥地利古典乐派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海顿是一位高产的作曲家,他一生共创作了约107首交响曲,12首弥撒、52首钢琴奏鸣曲和大约84首弦乐四重奏。海顿作品的别名比历史上任何作曲家都多,比如说,他至少写了22首D大调交响曲,那么别名就派上用场了。

“伦敦交响曲”代表海顿的巅峰成就
1790年,海顿认识 了来自伦敦的音乐会经纪人所罗门,后者盛情要求海顿去英国寻求新发展。海顿1791年至1794年两次旅居伦敦,创作了12首交响曲,都是在伦敦的音乐会上首演,因此这12首曲子统称为“伦敦交响曲”或者“所罗门交响曲”。其中有海顿交响曲最脍炙人口的篇章,有的被冠以有趣的别名,如“奇迹”、“惊愕”、“鼓声”、“时钟”等等。它们是海顿数量繁多的交响音乐中最优秀的作品,也代表了早期古典交响曲的最高境界,是海顿一生的精华所在,它让海顿从此名震欧洲。
(图: 奥地利发行的海顿逝世200周年纪念银币)

这十二首交响曲的最后一首,正是以“伦敦”为名,可以说是最正宗的“伦敦交响曲”,它也是海顿的最后一部交响曲(第104号),完成于1795年。这部作品成为海顿一生最优秀的作品,是海顿为自己漫长的交响曲创作历程的一个出色的总结。当时有评论写道:“全曲充斥了丰富与饱满的感觉,这首交响曲的成功已超越了其它的作品”。
(图: 十八世纪的伦敦)

《伦敦交响曲》以一个相当震撼人心的、具有强劲力度的引子开始,这个缓慢却富有底蕴的引子显得独特而具有标志性意义,随后乐曲转入欢快的、充满音色对比变化的舞曲段落,隐约中显现出一丝诙谐和幽默的气质。第二乐章是一首抒情曲,宁静而明朗,但又略带一些忧郁和妩媚。第三乐章风格接近于玛祖卡舞曲,轻盈而平稳。作品的终曲乐章为典型的奏鸣曲形式,第一主题据说取材于当时一首相当流行的克罗地亚叙事民歌,但也有另一种说法认为,作曲家是以一种英国街头叫卖为旋律为基础创作而成的。不过无论真相如何,这个充满着民歌风味的乐章是令人激昂而振奋的,当最后一个音符结束之后,海顿的交响曲创作历程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如果你逐一听过海顿的一百余部交响曲,那么应当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这最后的杰作;倘若你从未有过这方面的体验,那么当以聆听此曲为进入古典交响曲大门的开始。
音乐欣赏:海顿——第104号交响曲(伦敦)
===================================
相关音乐会
华人精英·笑傲中西(1)
——广州交响乐团2012-2013音乐季

时间:2012年12月15日星期六晚8点
地点:星海音乐厅交响乐厅
指挥:余隆(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
大提琴:秦立巍(杰出华人大提琴演奏家)
曲目:
爱德华·埃尔加 安乐乡,作品40号
陈其钢 逝去的时光,为大提琴与乐队而作
弗朗兹·约瑟夫·海顿 D大调第一百零四号交响曲 (伦敦)
票价:150、120、100、60(学生、长者票半价优惠)
在线购票
1791年的一个晚上,在伦敦的一座音乐厅里,一部交响曲正在演奏。在快速、激昂的第一乐章结束后,徐缓宁静的第二乐章开始响起。那些对音乐并不真正理解的贵妇人们,于是像往常一样昏昏欲睡,漫不经心。然而正在这时,乐队突然爆发出了巨雷般的强奏,使得那些女士们吓了一跳,一下子睡意全无,专注于台上的演奏了。
这首曲子的作者就是奥地利作曲家海顿(1732 -1809),西方古典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交响乐之父”。这首《G大调第94交响曲》是海顿的新作,据说,他目的是要教训一下那些在演奏中打瞌睡、不尊重艺术家的贵妇人们。由于这首乐曲的慢板乐章具有如此与众不同的特点,被人们称它为《“惊愕”交响曲》。
浩瀚广阔的海顿交响曲
海顿的音乐亲切、乐观、真诚、幽默。莫扎特、贝多芬都拜他为师,尊称他为“我们的父亲”,他乐队的成员都称他“爸爸”。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成为奥地利古典乐派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海顿是一位高产的作曲家,他一生共创作了约107首交响曲,12首弥撒、52首钢琴奏鸣曲和大约84首弦乐四重奏。海顿作品的别名比历史上任何作曲家都多,比如说,他至少写了22首D大调交响曲,那么别名就派上用场了。

“伦敦交响曲”代表海顿的巅峰成就
1790年,海顿认识 了来自伦敦的音乐会经纪人所罗门,后者盛情要求海顿去英国寻求新发展。海顿1791年至1794年两次旅居伦敦,创作了12首交响曲,都是在伦敦的音乐会上首演,因此这12首曲子统称为“伦敦交响曲”或者“所罗门交响曲”。其中有海顿交响曲最脍炙人口的篇章,有的被冠以有趣的别名,如“奇迹”、“惊愕”、“鼓声”、“时钟”等等。它们是海顿数量繁多的交响音乐中最优秀的作品,也代表了早期古典交响曲的最高境界,是海顿一生的精华所在,它让海顿从此名震欧洲。
(图: 奥地利发行的海顿逝世200周年纪念银币)

这十二首交响曲的最后一首,正是以“伦敦”为名,可以说是最正宗的“伦敦交响曲”,它也是海顿的最后一部交响曲(第104号),完成于1795年。这部作品成为海顿一生最优秀的作品,是海顿为自己漫长的交响曲创作历程的一个出色的总结。当时有评论写道:“全曲充斥了丰富与饱满的感觉,这首交响曲的成功已超越了其它的作品”。
(图: 十八世纪的伦敦)

《伦敦交响曲》以一个相当震撼人心的、具有强劲力度的引子开始,这个缓慢却富有底蕴的引子显得独特而具有标志性意义,随后乐曲转入欢快的、充满音色对比变化的舞曲段落,隐约中显现出一丝诙谐和幽默的气质。第二乐章是一首抒情曲,宁静而明朗,但又略带一些忧郁和妩媚。第三乐章风格接近于玛祖卡舞曲,轻盈而平稳。作品的终曲乐章为典型的奏鸣曲形式,第一主题据说取材于当时一首相当流行的克罗地亚叙事民歌,但也有另一种说法认为,作曲家是以一种英国街头叫卖为旋律为基础创作而成的。不过无论真相如何,这个充满着民歌风味的乐章是令人激昂而振奋的,当最后一个音符结束之后,海顿的交响曲创作历程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如果你逐一听过海顿的一百余部交响曲,那么应当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这最后的杰作;倘若你从未有过这方面的体验,那么当以聆听此曲为进入古典交响曲大门的开始。
音乐欣赏:海顿——第104号交响曲(伦敦)
===================================
相关音乐会
华人精英·笑傲中西(1)
——广州交响乐团2012-2013音乐季

时间:2012年12月15日星期六晚8点
地点:星海音乐厅交响乐厅
指挥:余隆(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
大提琴:秦立巍(杰出华人大提琴演奏家)
曲目:
爱德华·埃尔加 安乐乡,作品40号
陈其钢 逝去的时光,为大提琴与乐队而作
弗朗兹·约瑟夫·海顿 D大调第一百零四号交响曲 (伦敦)
票价:150、120、100、60(学生、长者票半价优惠)
在线购票
相关演出
广州交响乐团2012-2013音乐季 华人精英·笑傲中西(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