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讲座复习】不断突破先例的欧洲音乐史
欧洲音乐的发展分成几个时期:
6-7世纪——开始出现了中世纪音乐,格里高利圣咏,持续了900年
14世纪——“新艺术”时期,100年
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很多伟大艺术家,思想家是后来才出现的,可以看出历史的发展往往是艺术走在前边,而不是思想走在前面
1600-1750——巴洛克时期
1750-1820——古典主义
1820-1900——浪漫主义:很难一言以蔽之
1900-2000——现代主义音乐时期:多元化 1945年以来先锋派音乐的出现
21世纪——后现代主义

巴洛克时期:巴赫(Bach,J.S.)、亨德尔(Handel,G.F.)
巴洛克前期人物有很多,共性也很多;这两位是后期人物,他们的作品把整个巴洛克时期的特点集中出来了,同时体现了个性创作,和大师风格。

亨德尔的是主调音乐。他去英国办的清唱剧很成功,一方面因为这些剧是英文,二是他把清唱剧从教堂的祈祷厅移到了音乐厅,迎合了贵族的需求。

欣赏:亨德尔的《皇家焰火音乐》(Music for the Royal Fireworks)


巴赫作品的特色是管风琴,带有宗教性的风格,是复调音乐。
欣赏: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No.1》(Brandenburg Concerto No. 1 in F)


讲座过程中我们不听乐器,听格调。这包含:1. 乐队的音响,2. 音乐本身产生的效果。这两位作曲家都显示了巴洛克特点:活跃、音响单一、节奏一板一眼。

古典主义:海顿(Haydn, F. J.)、莫扎特(Mozart, W. A.)、贝多芬(Beethoven, L.V.)
古典主义与巴洛克时期的风格可以作以下方面的区分:
1.前期出现了连续性的渐强或渐弱;巴洛克时期则不会有这种弧线式的渐强,只有阶梯式的强弱进展;
2.巴洛克时期不同的作品所需的演奏乐器都不一样,但自海顿基本确立了交响乐队的编制以后,交响乐队的音响和之前不一样, 基本固定下来直至现在。

海顿的作品风格健康幽默,气氛轻松,质朴清澈,音乐逻辑严密,开始体现古典主义的特点——均衡和谐。海顿的交响曲前面都有一个引子。海顿还确立了交响乐曲是由四个乐章组成,也被后面的作曲家沿用固化。

欣赏:海顿《惊愕交响曲》,原名《G大调九十四号交响曲》(Symphony No.94 in G, “Surprise”)


莫扎特的作品热情乐观,继承了海顿;均衡和谐在莫扎特那里也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展,严格对称,有上有下,一左一右,听着心里平衡舒服。与海顿不同,莫扎特的主副部对比强烈。

欣赏:莫扎特《第13号G大调弦乐小夜曲》(SerenadeNo. 13 in G, K525)巧妙运用大三和弦,旋律优美,治愈心灵。


欣赏:《费加罗的婚礼》(Le nozze di Figaro, K492)有一定的突破,打破了对称拍子的形式。


贝多芬是古典主义时期最后一个人物,他打开了浪漫主义的先河。贝多芬的作品划分是从第三交响曲——《英雄》开始的。第一第二交响曲有很明显的莫扎特的影子,后期的作品体现出来他完全摆脱了莫扎特的影响。由于家庭和成长环境的影响,贝多芬的创作充满了激情、紧张的动力,深刻的哲理,交响曲内部结构的冲突要远远高于海顿和莫扎特的作品。

欣赏: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Symphony No. 3 in E flat major “Eroica”)


动机式的发展,三拍的节奏因重音放在第二或第三拍上往往让人感觉不出来这是个三拍,打乱了你的节奏感。这种对节奏的突破是贝多芬的重要特色。

浪漫主义时期: 韦伯(Weber, C. M. V.)、舒伯特(Schubert, F.)、门德尔松(Mendelssohn F.)、舒曼(Schumann, R.)、肖邦(Chopin, F.)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理念注重个人主观的体验,表现个人情感和幻想,讲求艺术形式之间的融合,继承又突破古典主义,探索音乐在更多方面的表达形式。概括地说,浪漫主义用感情的激流冲击着古典主义的理性。

韦伯堪称欧洲浪漫主义第一人。《自由射手》的诞生是欧洲浪漫主义歌剧的先声。曲调朴素平易,完全是在民间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富有浪漫情趣。

舒伯特是第一位“自由音乐人”,所谓真正意义的靠音乐吃饭。他是艺术歌曲作曲家,浪漫主义特色浓厚。音乐色彩丰富,浓郁的民歌特色,格调抒情。

欣赏:《鳟鱼》(D667 “The Trout”)格调幽默


《第八(未完成)交响曲》(Symphony No. 8 in B minor,D759)可以看出强弱变化在浪漫主义应用已经很普遍,旋律如歌。

门德尔松被称为“幸福的音乐家”。他从小家境优越,得以游历欧洲名山大川。作品多反映了他安逸的生活,充满了幸福感。他的突破是音乐开始包含名山大川、风景,增加了很多画面感的描绘,形式比较平均,情感丰富但控制有度。与贝多芬比较,贝多芬的作品含有深刻的哲理性,而门德尔松对音乐表达的理念是不需要深刻,呈现的多为“生活像蜜一样甜”的情感,往往一听就能领会。我们归纳比如世界三大协奏曲等“三大”,总包括贝多芬和门德尔松的作品。

欣赏:《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Violin Concerto in E minor, Op.64)


舒曼的作品带有文学般的强烈的感情色彩,节奏的处理比较大胆。他创造了舒曼式的“朗诵性旋律”。

欣赏:《(春天)降B大调第一交响曲》(Symphony No. 1 in B flat, Op.38 “Spring”)


肖邦有“浪漫主义诗人”的美誉,他的作品突破节奏的局限,张弛厉害,凸显随意,这是在巴洛克、古典主义时期都无法看到的音乐风格。

欣赏:《肖邦 练习曲》


20世纪时期:德彪西(Debussy,C.)、勋伯格(Schoenberg, A.)
德彪西是欧洲音乐史转折关头的重要人物,作品中追求感觉、印象的描绘。突破在于两个方面1. 节奏;2. 旋律调式调性。理念是“再现我听到(感觉)的东西”,宁愿要感觉而放弃情节,所以会有变化,产生片段、零碎。总体音乐特色,新颖、灵活,以温婉的方式力求给人以快感,连乐曲的命名给人的全是感官的词语。

欣赏:《牧神午后》(Prelude a I’apres – midi d'un faune)


勋伯格:“新维也纳乐派”代表,作品为大调性,没有调性中心音,八度当中十二个音同样重要,他的“十二音体系”对20世纪音乐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欣赏:《净化之夜》弦乐六重奏


总结:音乐需要想象,音乐的进步需要后人对前人的突破。交响音乐需要背景知识的配合去欣赏,而来音乐厅听音乐会也往往比自己在家听要印象深刻,亲眼看着现场,结合乐队编制,听出各个部分的层次来,更好地理解乐曲本身。时间有限,无法一一详述,但希望公开课之后大家能建立一个对音乐历史上几个重要时期、重要作曲家的风格的基本了解,下次听的时候得以分辨。
相关演出
 
名师公开课① - 突破你对音乐的想象
名师公开课② - 触摸现代音乐的灵性之光
名师公开课③ - 电影中的声音都是情感
名师公开课④ - 音乐在路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