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那些历史悠久的四重奏


室内乐最早是指欧洲宫廷中演奏的音乐,自十九世纪以后,则指由少数人演奏、演唱,为少量听众演出的音乐。如果把交响乐比作在舞台上的演讲,室内乐则更像是几个朋友之间的亲切交谈,虽然少了一些波澜壮阔的气势,但却充满了细腻深情的乐韵,让听众具有了更加贴近音乐的亲切感。

弦乐四重奏是室内乐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它虽然只有四件弦乐器(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但它却拥有非常宽泛的音域,能奏出复杂的旋律与和声织体。更重要的是它能充分发挥弦乐器那动人的音色,并能完整地表达作曲家的乐思,因而备受人们的喜爱。换句话说就是,弦乐四重奏是能够以最少的乐器演奏出最完整的音乐的一种组合形式。也正是由于弦乐四重奏的这个特点,使得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柴科夫斯基等都热衷于创作四重奏,并且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

以下介绍的是几个世界著名的四重奏乐团,其中许多已经消失了,这也正是好的四重奏乐团的难得之处——四重奏团要获得成功,除了精湛的演奏技艺,更需要彼此之间的默契。每个人的个性必须服从于整体,无论是音色或音质,还是速度或节奏,都应该相互迁就,并在这个整体性中形成乐团的个性,包括对作品独到的理解。这种默契必须经过一个磨练的过程才有可能达到,有时这种磨练要20年或更长,而一但达到这一目标,演奏者们也就到了该退休的年龄。因此一般的四重奏团都极少在中途换人,因为一旦换人就意味着磨合又要从头开始。世界上既有悠久历史,又拔尖的四重奏团越来越少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实。

1、鲍罗丁四重奏(Borodin Quartet)
年纪:70岁(1945年至今)
成立地点:莫斯科
成立于1945年,是世上历史最悠久的四重奏组合之一,也是最受乐迷爱戴的四重奏团之一。由四位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学生组成,知名大提琴家罗斯特波维奇曾是创团团员。十年后,四重奏改名鲍罗丁,以纪念那位19世纪的俄国作曲家。鲍罗丁人员几经更迭,更新换代已超过五次,一直在世界古典乐坛的室内乐演绎中具有独到的眼光和极高的权威。他们对贝多芬、柴可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等的演出备受尊崇,成为经典。

鲍罗丁四重奏团特别擅长演奏俄罗斯曲目,得益于早年与肖斯塔科维奇的密切交往,成立之初,鲍罗丁四重奏与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建立良好关系。肖斯塔科维奇曾经亲自指导过他们每一位成员的学习。曾经,肖斯塔科维奇打算将《第四弦乐四重奏》交予鲍罗丁首演,不想遭到另一知名室乐团的反对,后者甚至以绝交为要挟,害得作曲家感慨一句:“人和人之间不该过分亲密也不要过分敌对,简单最好。”不管如何,鲍罗丁四重奏仍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便已完整演出并灌录肖斯塔科维奇全部十三首弦乐四重奏作品。该团曾两度莅临星海音乐厅,受到观众喜爱。

2、茱莉亚弦乐四重奏(Juilliard String Quartet)
年纪:69岁(1946年至今)
成立地点: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
世界上最出色的四重奏团之一,享有“美国室内乐第一家庭”美誉。至今已经演出超过500首作品,灌录超过百张唱片。茱莉亚弦乐四重奏演奏的巴托克、勋伯格、德彪西、拉威尔和贝多芬作品曾屡获格莱美奖,并于2011年被授予格莱美终身成就奖。

该团1946年成立于纽约,由Robert Mann(第一小提琴)、Robert Koff(第二小提琴)、Raphael Hillyer(中提琴)和Arthur Winograd(大提琴)合组而成,成员均为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教授,该传统多年未曾改变。该团也在过往六十多年间一直担任茱莉亚音乐学院驻校四重奏。团员虽几经更替,却始终恪守创团成员Robert Mann等人的信条:“将新作品当成经典名曲演奏,将经典名曲当成新作品演奏。”该四重奏目前的第一小提琴手是36岁的华裔小提琴家林以信。《纽约时报》等乐评赞誉林以信于四重奏的演出:“温暖、灵活度十足;乐音与其他成员相融,但独奏时却挥洒出色,成功为四重奏注入新能量。”足见四重奏在加入新血后的完美传承。
该四重奏擅长演奏贝多芬、门德尔松和肖斯塔科维奇等人曲目,也与当代作曲家Elliot Carter等人合作无间。乐团常与波利尼和马友友等知名独奏家合作,甚至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出现在合作者的名单里。

茱莉亚弦乐四重奏的音乐家使用的乐器是四把斯特拉底瓦里名琴,1936年由维塔尔夫人(Mrs.GertrudeClarkeWittal)赠给华盛顿国会图书馆,成为图书馆最珍贵的馆藏之一。茱莉亚四重奏是布达佩斯四重奏之后唯一有权使用它们的音乐家。该团曾于1999年莅临星海音乐厅演出,2015年4月4日将重返星海音乐厅,带来更多惊喜!

3、东京四重奏(Tokyo Quartet):已解散
年纪:44岁(1969 -2013)
成立地点: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
2012-2013年乐季,成军44年的老牌团体东京弦乐四重奏在欧、美、亚三洲举行告别系列音乐会,该新闻一时成为室内乐界的头条。

东京四重奏最初由四位在日本桐朋学院、美国茱莉亚音乐院习琴的日本音乐人于1969年组成(接受茱莉亚四重奏成员指导),1970年在慕尼黑ARD音乐大赛夺得冠军后逐步在国际乐坛发光发热,以纽约为基地,成为世界级音乐团体。

该团在巡回世界演出时,曾多次演出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全集。1980年曾被委托演出日本作曲家武满彻的第一号四重奏。东京四重奏组所使用的4把提琴全部是小提琴大师帕格尼尼使用过的斯特拉迪瓦利琴,是全世界现存的6个斯特拉迪瓦利四重奏乐器中的一组。

东京四重奏的初始团员是:Koichiro Harada、Yoshiko Nakura、Kazuhide Isomura、Sadao Harada。也有过团员更替,后因全团元老级人物、负责乐团内声部的第二小提琴池田菊卫、中提琴矶村和英无法寻找到合适的接班人,团员决定于2013年解散。
经历过乐团演奏的高峰与低谷,他们深知找到和团体定位相合远比为名气等原由找人更重要,在团员默契达到高峰时期结束,也算是划下完美句点。

4、阿班贝尔格四重奏团(Alban Berg Quartett):已解散
年纪:44岁(1969-2013)
血统:来自奥地利
作为全球顶尖的弦乐四重奏组合,来自“音乐之乡”奥地利的阿尔班·贝尔格四重奏组合堪称世界乐坛的一个神话。2013年7月15日、16日,这个四人组合首度亮相中国大陆,令人深感遗憾的是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竟成阿尔班·贝尔格组合的绝响,此后这个驰骋乐坛几十年的传奇组合正式宣告解散。
阿尔班·贝尔格四重奏,这个名字让人联想到曾经叱咤乐坛的奥地利新维也纳派著名作曲家阿尔班·贝尔格,事实上还真有一段故事。1969年,乐团四人在维也纳音乐节上听到拉萨叶弦乐四重奏的精彩演奏,当即立下目标,立志要在新维也纳派作品的演绎上有所作为。组团后,四人先是前往辛辛那提向拉萨叶弦乐四重奏取经,1971年“学成归国”后,四人在维也纳音乐厅举办首演,并煞费苦心地邀请了一位特别嘉宾,她就是阿尔班·贝尔格的遗孀。贝尔格遗孀在听罢四人的演奏后,十分感动,当即同意以阿尔班•贝尔格的名字为乐团赐名。1974年,乐团成功推出第一张录音专辑,以此献给阿尔班·贝尔格前辈。专辑中的两首曲目《弦乐四重奏》和《抒情组曲》成为了乐团久演不衰的经典之作,2013年的中国大陆之行,他们同样带来了这两首极具纪念意义的作品。
阿尔班·贝尔格四重奏“黄金搭档”包括第一小提琴格特·皮席勒、第二小提琴格哈德·舒尔茨、中提琴伊莎贝尔·卡芮休斯及大提琴瓦伦狄·厄尔本。早在创团之初,阿尔班·贝尔格四重奏四成员就有过一个约定:无论其中任何一位成员出于何种原因离队,阿尔班·贝尔格四重奏就将宣告解散。2005年阿尔班·贝尔格四重奏痛失中提琴托马斯·卡斯库卡,在临终前,卡斯库卡推荐了自己的学生依莎贝尔·卡芮休斯接替他的位置,担任阿尔班·贝尔格四重奏的中提琴。时隔3年,大提琴瓦伦狄·厄尔本忆起卡斯库卡,依然难抑伤感:“卡斯库卡的离开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打击很大,在每个人的心里都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痕。他和我们共同奋斗25年,乐团就如同他的孩子。但我们毕竟有诺在先,痛失卡斯库卡,让大家心里的伤痛无法愈合。解散的想法最初是我提出来的,也得到了其他几位团员的支持。”

5、阿玛迪乌斯四重奏(Amadeus Quartet):已解散
年纪:40岁(1947-1987)
成立地点:伦敦
1947年成立于伦敦,由三位二战时流落到英国的奥地利音乐家小提琴家Norbert Brainin、小提琴家Siegmund Nissel、中提琴家Peter Schidlof与英国大提琴家Martin Lovett共同创立。起初名为Brainin Quartet,翌年更名为Amadeus。
阿玛迪乌斯四重奏因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得名,擅长演奏维也纳乐派如莫扎特、贝多芬和舒伯特等人曲目。阿玛迪乌斯在四十年历史中成长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四重奏之一,英国作曲家布列顿甚至将自己的第三弦乐四重奏献给他们。该四重奏的知名录音包括:与DGG合作的贝多芬弦乐四重奏全集,与钢琴家Emil Gilels合作的舒伯特《鳟鱼》以及与中提琴家Cecil Aronowitz合作的莫扎特弦乐五重奏。
1987年,Peter Schidlof去世,另外三人以解散四重奏的方式,纪念这位相伴四十年的老友。这种做法很有代表性,不少四重奏团确有担忧,改变任何一名成员,音乐的味道就会大不一样。因此,往往以解散四重奏作为最终的归宿,而观众只能从历史录音中觅得他们曾经的辉煌。
6、埃默森四重奏
年纪:39岁(1976年至今)
成立地点: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
美国的埃默森弦乐四重奏团是一支享誉当今世界的优秀组合。他们常年活跃于世界音乐舞台,用他们独特的音乐理念诠释了从古典至现代的作曲家们的经典文献,并为世界乐迷们录制了大量的四重奏作品的CD,多次获得格莱美奖,令世界瞩目。

埃默森弦乐四重奏团成立于1976年。当年由两个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的毕业生尤金·德鲁克和菲利普·塞茨组织而成。他们邀请了同窗好友劳伦斯·达顿与戴维·芬克尔加盟,以美国诗人和哲学家拉尔夫·沃尔多·埃默森的名字来命名,并于当年在华盛顿史密森学院举行了他们的首场音乐会。当年3月,在纽约林肯艺术中心演奏了巴托克的6首弦乐四重奏作品,受到好评。这次演出引起了德国DG唱片的关注。1988年,他们在卡内基音乐厅举办的首演音乐会上,一个晚上再次演奏了6首巴托克的弦乐四重奏作品。随后的1989年,他们又夺得了格莱美“最佳古典专集”奖、“最佳室内乐演奏”奖,首开格莱美历史上室内乐演奏获奖的先河。同年还获得《留声机杂志》的1989年“年度录音大奖”。

经过30多年的磨砺,埃默森四重奏团无论是从演奏的音色的融合度、各声部之间的平衡把握,还是对音乐作品风格与内涵的理解都达到了一个理想的境界。目前他们尝试着站立演奏(大提琴坐着),开创了四重奏演奏的一种新形式。

7、哈根弦乐四重奏Hagen Quartett
年纪:34岁(1981年至今)
血统:来自奥地利
哈根四重奏是由出生在奥地利萨尔茨堡音乐世家的哈根三兄妹和小提琴手Annette Bik组建的,1987年德国小提琴家Rainer Schmidt替换了Annette Bik,一直延续至今。这是一个成员相对稳定的具有家庭成员气氛的弦乐四重奏组合。四人相互之间技术和音乐理解力的相容性,使他们能够在许多作品的演绎中获得更好的协调性,这对于一个成熟的弦乐四重奏组合而言是相当重要的。迄今为止的莫扎特、舒伯特、德沃夏克、雅内切克和拉威尔、德彪西乃至肖斯塔克维奇等作品的演绎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好评。其中海顿的“太阳套曲”(op20)的录音更是广受欢迎,已经成为了20世纪海顿弦乐四重奏作品群中最著名的录音之一了。

哈根四重奏在德国DG唱片公司灌录过很多优秀的四重奏唱片,尤其是对德奥系列古典音乐,有着个性鲜明的演奏。

(资料参考:大公报、音响论坛、谭锡钧的博客)
相关演出
 
格莱美奖终身成就奖得主——茱莉亚四重奏音乐会

top